【湘潭日报】罗建权的“三重身份”
2023-07-27 09:23:11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湘潭日报 | 编辑:周冠成 |         

罗建权巡视蜂场,查看蜂蜜采集情况。(本报记者 王喜燕 摄)

本报记者 洪静雯 实习生 张述铭

“我和开放大学的故事”系列报道②

近段时间,罗建权开心的事情不少:他获评湘潭市农业农村局社会组织行业党委优秀党务工作者;他与养蜂专业合作社成员们规划的蜜蜂研学园正抢抓工期;新成立的匠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服务范围已经覆盖湘潭城区。

近日,在岳塘区昭山镇幸福村,湘潭市幸昭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建权说起了自己的故事。

养蜂人

39岁的罗建权出生于一个贫困的残疾人农民家庭。从17岁开始,他便走出村子学技术。受家庭环境影响,罗建权从小就有一股吃苦耐劳、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。

2011年,罗建权把打工积累的20多万元投入老家幸福村,建起猪舍开办养殖场。由于没有养殖技术和经验,罗建权赔本了,但这并未打消他在乡村发展的念头,他一边在城市务工,一边在乡下创业。

罗建权说,昭山是长株潭生态“绿心”核心区,花卉资源、蜜源植物丰富,适合发展养蜂业。于是,他决定转型养蜂,并组织养蜂户成立当地第一个养蜂专业合作社——湘潭市幸昭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。

在罗建权的带动下,村民纷纷加入养蜂合作社。目前,合作社已建成规模以上养殖基地3个、流动养殖基地2个。合作社还注册了“绿心蜜”商标。蜂蜜由合作社统一收购、统一包装、统一商标、统一对外宣传推介,同时借助电商平台销售,实现“产、供、销”一条龙服务,每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。幸昭养蜂合作社被评为湘潭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。

创业者

养蜂业的繁荣,让罗建权有了底气与勇气,脑子里的设想逐渐照进现实:一方面,利用区域优势与环境优势,将养蜂业转变发展为“蜂业+农业+旅游业”的蜂旅融合产业,并陆续开发蜂蜜衍生产品,拓宽销量;将蜂蜜养殖基地打造成研学基地,吸引更多的人,认识蜜蜂、走进蜜蜂、喜欢蜜蜂,形成蜜蜂文化。另一方面,关注乡村振兴发展,服务“三农”建设。“现在农民生活条件好了,对于农村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,围绕农村的产业发展前景越来越大。”说干就干,2021年,罗建权召集村里5名返乡青年,共同成立匠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主要负责村级100亩耕地抛荒治理、村级道路清扫和垃圾清运任务等。两年市场化运营,让罗建权产业版图越做越大,服务半径也越来越广。“我们不仅承担了昭山地区的道路清扫工作、绿植维护等工程,现在还接到了雨湖区的业务。”言语间,罗建权满脸自豪。

学习者

在罗建权的办公桌上,乡村治理、财务管理的课本内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。“作为新时代的农民,没有知识技能就没有发展可言。”罗建权说,“我很感谢湘潭开放大学,转变了我的人生态度,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。”

2011年,初次创业失败的罗建权,主动走进湘潭开放大学,想通过知识武装头脑,在广袤的农村大地有所作为。6年的学习,罗建权从职高肄业生成为农民大学生,还先后获得花卉园艺师证、乡村振兴农艺园专业技术职称证书。在学历、学识、生产技能显著提高的同时,他的资源更宽了,思维也不一样了。

“虽然毕业5年了,但读大学时的教材,一直伴我成长,这些知识非常实用。”在罗建权号召下,越来越多村民走进湘潭开放大学农民大学生课堂学习。罗建权说,现在,他正学着如何当一名新型职业农民,解锁第四重身份,在乡村振兴的时代问卷上继续书写自己的答案。

责编:周冠成

来源:湘潭日报

岳塘要闻
视频精选
精选推荐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